客房預訂
? 預訂

酒店地圖

酒店地圖

新聞中心

中國為什么會有假期“黃金周”?

發布時間:2019-09-14

從1949年到201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走過了70年的風風雨雨,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創造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

  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是近代以來中國一切仁人志士夢寐以求的社會理想。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

  這一切是怎么發生的?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為什么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來自哪里?世界充滿好奇,時代不斷追問。

  人民網重磅推出“70年70問”大型全媒體系列報道,尋找歷史性成就蘊含的“中國基因”,破解歷史性變革背后的“中國密碼”。“今年中秋和國慶離得有點遠,不過月底請兩天年假還是能拼個9天假期,足夠去非洲看動物大遷徙了!”剛過8月,小周就開始謀劃國慶“黃金周”的出游。今年,他不想再去游客扎堆的歐美國家,小眾的東非大草原成了他的新目標。

  從1949年開始每周單休,到1995年實施雙休制;從1999年10月1日起,每年國慶、春節、“五一”三個假日實行7天的連續休假制度,到2008年在保留國慶和春節兩個“黃金周”基礎上,“五一”放假3天并增加清明、端午、中秋三個“小長假”——新中國成立70年以來,全年假期從59天增加至115天,法定節假日從4個變為7個。中國人真正有“閑”了。

  同時,伴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國民收入更是穩步增長。中國人的“錢袋子”真正鼓起來了。

  火爆的“黃金周”是國人假日休閑方式與休閑理念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寫照,是民眾敢消費、愿消費、能消費、放心消費的紅利釋放平臺。

  風光無限的朋友圈、車水馬龍的高速路、熱鬧非凡的大賣場,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我們又將迎來第21個國慶“黃金周”。上萬億的銷售額、數億人次的出行,不論是國慶還是春節,“黃金周”都已成為中國經濟內生動力強勁的縮影。

  假日延長,收入增加,中國人追求更高品質的生活

  “天安門廣場上到處是迎風招展的彩旗,人們有秩序地聚在一起參加慶祝活動。”提起上世紀50年代的“五一”勞動節,今年87歲家住北京西單的劉女士如此回憶。在新中國成立初期,對老百姓來說,假期是一種集體回憶,聚在公園、劇院、廣場參加各種慶祝集會就是放假生活的全部。

  改革開放之后,我國假日制度先后經歷了幾次重大調整和改革,更充裕的休息時間不僅提高了人民群眾生活的幸福指數,也激發了更多國人走出家門、安心出游。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與世界62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相比,我國法定節假日天數(11天)目前排在并列33位,人均每年法定節假日天數遠高于大部分發展中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市場管理司相關負責人表示,“黃金周”的休假制度極大地刺激了群眾的旅游愿望,旅游景點景區、城市和農村、飯店和餐館到處爆滿,處處顯示出“黃金周”休假制度帶來的井噴效應。

  “最近這20年,我差不多去了30多個國家啦!”前幾年剛退休的張女士告訴記者。有了“黃金周”以后,幾乎每到假期,她都和老公出國旅行。“以前工作的時候放假出游是種調劑,現在我們兩口子每個月的退休金加起來有一萬多,足夠一年出去玩幾趟了。”

  放假時間的增加讓人們有了出行的“硬資本”,各項社會保障體系和基礎設施的逐步完善更讓老百姓有了放心出游的底氣。如今,像張女士這種說走就走的游客早已遍布祖國的大城小鎮。從綠皮車到“復興號”;從難得一見的飛機到2018年底擁有849條國際航線,中國鋪就出的世界級交通網絡讓出行愈發便捷。游客早上還在北京吃著豆漿、油條,中午就能在蘇州聽上一曲評彈。交通工具的升級拉近了各城市之間的距離,基礎設施的完善讓人出游更加方便。從2015年至今,在習近平總書記批示精神指導下,“廁所革命”席卷全國,我國新建、改擴建旅游廁所已完成約10萬座。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長宋宇告訴記者,2012年-2018年,北京市累計投入旅游公共服務設施補助資金2.6088億元。全市旅游廁所設施、標識系統、旅游交通體系、旅游咨詢體系、旅游信息服務等基礎設施體系已愈發完善。此外,俄羅斯、美國、印度、歐盟、東盟等國家與國際組織與我國互辦旅游年成效顯著,中國人在世界各地越來越有“家”的感覺。目前,持普通護照的中國公民可免簽或落地簽前往70余個國家和地區。而數百家國有景區降低門票價格;道路、景區救援體系日趨完善;社會信用體系不斷成熟;《旅游法》《國民旅游休閑綱要》以及去年底文化和旅游部印發的《關于提升假日及高峰期旅游供給品質的指導意見》的相繼出臺實施,也都在為國人的假期出行消費保駕護航。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顯示,1952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僅為679億元,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為119元。2018年我國人均國民總收入已達到9732美元,高于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同時,我國就業總量從1949年的1.8億人增加到2018年的7.8億人,擴大了3.3倍。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生有所補、失業有助,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錢袋子鼓鼓的”中國老百姓從溫飽不足邁向全面小康,開始越來越需要更高品質的生活,釋放這些幸福感的“黃金周”平臺已水到渠成。

  消費多元,拉動內需,“黃金周”成了“聚寶盆”

  “‘十一’熱門線路已經賣了七八成,現在都有客人開始訂春節的產品了!”中青旅東直門門店的工作人員表示,游客們基本都是提前幾個月就開始謀劃該如何出游了。愈發豐富的休假制度體系讓人們的假期安排更加多樣。馬蜂窩旅游網方面表示,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正在促進中國旅游休閑新升級,中國游客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七個大洲,超過60000個目的地。

  “這是去年‘十一’在廣東肇慶買的端硯,家里老爺子喜歡書法,聽說端硯有名,就放假專門去了一趟,也順便去爬了七星巖,嘗了地道的肇慶裹蒸粽。”北京的梁女士告訴記者,現在休假時間充裕了,不光是出去玩,約上朋友去別的城市跑場馬拉松比賽,或者專門看一場音樂節,都是假日里的“好時光”。

  近年來,服務市場和產品供給的提質升級讓國人的出游玩法更加多樣。今年春節“黃金周”,胡小姐去德國旅游時發現許多餐館都能手機掃碼點餐、買單。“原來在國外拿到菜單完全是兩眼一抹黑,現在居然能看著中文點菜,感覺像在家門口吃飯一樣。”中國旅游集團董事長萬敏表示,國慶、春節已逐漸成為“手機上的‘黃金周’”。游客可以直接通過微信公眾號、小程序、APP等方式預訂酒店、購買商品、下單美食。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實驗室首席研究員彭亮則表示,消費者現在對旅游服務的需求越來越多元,“網約導游”“無障礙旅游”等服務與技術上的升級,滿足了更多國人看世界的愿望。當各類主題游、文化游、深度游產品逐漸成為旅游市場上的主流時,國人終于能夠安心帶著對梵高的向往、對布魯塞爾大廣場的敬意、對米其林美食和巴黎時裝周的期待走出國門。

  從“出國很難”到現在“手持10年多次往返簽證”;從“多國連線”到“一地深度”;從動輒千人規模的“包機包船”,到2-7人的“私家小團”,“黃金周”助力了旅游配套服務的提升,也讓人們的出行越來越自由。1984年我國人均國民出游只有0.2次,如今這個數據已達4次。旅游不再是“奢侈品”,而成了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刷一刷朋友圈,你就知道世界有多大。

  “廢棄的窯院成了嶄新的村委會大院,村里開起了淘寶店、咖啡館。畢業的大學生和外出打工的村民紛紛返鄉就業創業。”去年國慶“黃金周”期間,曾經的“空心村”河南省孟州市西虢鎮莫溝村游客如織,莫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凱看到這些不無感慨。假日經濟不僅拉動了內需,促進了消費,也在多個層面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來自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1999年第一個國慶“黃金周”到來時,7天內全國出游人數達到2800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141億元。而當年7天累計的“天文數字”放在現在,不到半天就可突破。2018年國慶假期,全國共接待國內游客7.26億人次,實現國內旅游收入5990.8億元,在體量上,“黃金周”早已翻越多個數量級。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旅游是綜合性產業,是拉動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假期增多不光帶火了旅游消費,也讓更多相關產業隨之受益。商務部的數據顯示,2018年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約1.4萬億元,日均銷售額比上年同期增長9.5%。而在今年“五一”4天假期,中國旅游集團的數據顯示,僅旗下各大重點城市機場免稅門店的營業收入便達4.6億元。

  從2017年“全域旅游”首次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到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旅游業發展規劃》中明確“以推動全域旅游發展為主線”,如今,旅游+互聯網、旅游+工業、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教育等綜合消費新業態不斷涌現。文化和旅游部測算數據顯示,2018年全國旅游業對GDP的綜合貢獻為9.94萬億元,已占GDP總量的11.04%。從美麗鄉村建設到深度扶貧,從帶動就業到國民經濟新增長點,從創收外匯到旅游外交,近14億人口的龐大市場、4億中等收入群體的強大購買力,這是任何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巨大消費力量,而假日經濟所帶來的消費潛力以及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促進作用和綜合貢獻仍有很大成長空間。

  促進交流,提升素質,國人借“黃金周”為自身“鍍金”

  景觀之上是生活,中國自古就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傳統。“黃金周”不僅滿足了國人的物質生活,也讓更多人有時間、有空間去追求文化素養的提升,為自己的精神生活“鍍金”。中國旅游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8年“十一”假期,超過90%的游客參加了文化活動,前往博物館、美術館、圖書館和科技館的游客達到40%以上,文化類景區整體預定量同比增長超過36%。

  中國旅游研究院院長戴斌指出,新時代游客的核心訴求正在從美麗風景轉向美好生活。“餐飲、購物、看實景演出固然是游客之所需,但并不是異地美好生活的全部。這就需要把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統籌起來,文化的家國情懷和旅游的人間煙火從來就是有機統一的。”

  今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已正式印發《關于進一步激發文化和旅游消費潛力的意見》,其中專門提到發展假日和夜間經濟,落實帶薪休假制度,促進產業融合發展等內容。未來,為了讓“黃金周”的“含金量”更高,休假制度更加合理,國家相關部門仍在做著不懈努力。目前各地已經在探索每周2.5天休假方案,今年加長版的4天“五一”小長假也讓不少人眼前一亮。

  戴斌表示,近年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和游的需求發生了巨大變化,但考慮到每增加一天法定節假日,全國用人單位將多支付400多億元工資,未來建議要在全域旅游發展戰略下發展夜間旅游等新業態,向時間和空間要假日經濟的新潛力。

  倉廩實而知禮節。多年來經濟的飛速發展、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不僅帶動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讓中國老百姓更加自信,更講文明。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如今,走遍全球的中國游客也將文明出游的新風尚帶到了各國的大街小巷。2017年9月13日,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第22屆全體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習近平主席在向大會所致賀詞中指出,旅游是不同國家、不同文化交流互鑒的重要渠道,是發展經濟、增加就業的有效手段,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產業。

  在70年發展歷程中,中國人的假期不僅有假日經濟,還折射出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國人素質的提升,更體現出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理念的開花結果。“黃金周”是一個縮影,它映射出我國假日改革的優秀成果;“黃金周”是一個風向標,它展現出消費提質升級的日新月異;“黃金周”也是一座橋梁,它讓中國與世界各國的距離不再遙遠。文旅融合的大潮讓“詩與遠方”也可攜手抵達,讓老百姓在“黃金周”獲得“穩穩的幸福”。